北肿唐磊:检查报告上写“发现结节”,就是得癌了吗?

更新时间:2019-04-25作者:阜阳健康网

   医学影像学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也大大地帮助医生提高诊断水平。但很多人对“拍片”存在着误会,对影像学的报告更是难以理解。近日,搜狐健康邀请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唐磊教授,针对临床上常见的疑惑进行解答。

  一、哪种检查辐射最强,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唐磊介绍,其实医学影像学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包括了平片(X线)、超声(B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多种手段。成像的范围涵盖了从头到脚,基本全部的脏器和组织。虽然影像学检查的名称大不相同,但各种影像手段应用的都是无线电波,不同的只是波长、频率和能量。

  非常安全的检查手段是B超和MRI,它们应用的是非电离辐射。波长长、频率和能量低(和微波炉、手机、电脑屏幕等的辐射属于近似量级),对细胞及DNA没有损伤,除了产热之外,对人体基本没有影响。

2.jpg

  平片、CT、骨扫描和PET应用的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频率高、波长短、能量大,穿透人体组织达到一定剂量的时候可能破坏DNA、杀伤细胞,因此,理论上来说存在着一定的损伤机体、致癌的风险。

  但临床上应用到存在电离辐射的检查时,都会将剂量控制在相对安全范围之内。实际上,人在自然环境中生活也会接受到来自宇宙、建筑物、地表氡气甚至饮食时产生的辐射影响。据估算,每年每人在自然环境中接受的辐射剂量大约为2.4毫西弗(电离辐射的剂量的单位)。而拍摄一张X线胸片一般仅有0.05毫西弗,一次CT检查则大约为5-10毫西弗,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仅有普通CT的大约1/10,也就是0.61—1.50毫西弗。这些值远远低于一个每天吸烟1.5包的烟民累积一年的辐射量——13毫西弗。

  美国医学物理师协会认为,影像学检查的单次剂量在50毫西弗以下时,都可以认为是安全的。因此,目前各种CT等电离辐射检查手段的实际剂量都远低于限值。而且,医生在进行影像检查时,会充分权衡利弊,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如果真需要检查,也是在安全范围内,请网友们放心。

  二、为什么做了B超还不够,还要做CT、MRI甚至PET?

  因为不同的检查方法经常需要搭配使用。B超简便经济且没有辐射损伤,可以作为筛查和初诊的手段,但对细节结构有时显示不清晰,可能需要CT进一步明确。而有些肝脏病变单靠CT难以定性,又可能需要软组织对比更清晰的磁共振来进一步明确,区分不典型血管瘤和转移瘤等良恶性病变。

  三、为什么有时候影像报告说肿块很大,患者自己没有任何感觉?

  唐磊说,这与肿瘤生长的位置有关系,像胸腹腔这样空间较为广阔,脏器敏感性又较低的区域,肿瘤可能长到十几甚至二三十公分而不引起任何症状。而像颅内和椎管这些神经分布密集或空间狭小的区域,很小的肿瘤可能就会引起明显症状。

  四、拍片子真能查出早癌吗?

  美国国家肺癌筛查试验(National Lung Screening Trial,NLST)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与X线胸片相比,采用低剂量螺旋CT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可使肺癌死亡率下降20%。

  体检的常用影像手段包括B超(甲状腺、腹部、妇科)、低剂量螺旋CT(肺)、内镜(食管、胃、结直肠)、X线钼靶检查(乳腺)、MRI(不作为常规应用,疑诊脑、肝、脊柱或肝炎肝硬化等高风险者,作为其他初级手段诊断不清时的候选)等。唐磊建议网友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防癌体检套餐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是可以预防或早期发现癌症的。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政协委员也提交了提案,建议规范和普及防癌体检,并尽快纳入医保,惠及更多百姓。

  五、拍完片子就一定能确诊了吗?

  唐磊表示,并非如此。影像看的是影,属于大体形态学变化,无法看到细胞水平。所以就像警察,有些时候抓住病变,但也只能作为“犯罪嫌疑人”。最后的定罪量刑,还要靠法官——病理学的诊断来明确。

  六、拍片子时,为什么还要问病史?

  唐磊介绍,影像诊断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就像侦探断案,遇到疑难病例时需要综合各方面蛛丝马迹进行推理。影像医生的本质是诊断医生,是为下一步临床治疗提供精准诊断信息的,而且影像学存在“异病同征“、”同病异征”的情况,经常需要结合尽可能多的临床资料。就像只给福尔摩斯看一具尸体是找不出凶手的,还需要结合周围的环境等多方面特点和信息。

  七、为什么同一个病,要拍好几次片子?

  现代医学发展迅速,许多新药包括靶向或免疫治疗的药物,尽管疗效显著,在少数患者中有可能引起肿瘤短期内迅速耐药进展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影像学发挥监督作用,尽早发现肿瘤耐药进展时间点,及时换用更加有效的后线药物。

  八、手术已经切掉了肿瘤,为什么还要做影像学检查?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尤其恶性度较高的肿瘤,有时尽管切除了原发灶或部分转移灶,但相当一部分在后续会出现复发或转移。因此,在术后同样需要影像学积极发挥监督作用,早发现早治疗,争取获得最佳疗效。

  九、检查报告上写“有结节”,是得癌了么?

  唐磊说,结节是一个中性的描述,又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两类,影像医生在诊断时会综合各种征象尽可能的去区分;但当征象交叉较多,决定性证据不足时,可能会直接给出结节的描述,后续再通过诊断性治疗或随访等方式进一步明确。因此,看到影像学报告上的“结节”字样,网友们不必太紧张,这只是影像学医生发现了肿物的一种描述。

  最后,希望通过唐磊医生的介绍,网友们能够科学认识射线,客观对待各项检查。

为您推荐